酸甜苦辣咸鮮,鮮作為一種味覺體驗,在中國人中是大受歡迎的。雞精,作為一種“鮮味”的調味劑,因其滋味鮮美醇厚,沒有食用味精后的口干感覺,現在已經逐漸地被更多家庭接受并使用。
雞精究竟是什么真的是雞肉提煉出來的物質嗎
雞精是一種復合調味料,它的主要成分還是味精(谷氨酸鈉),其中的谷氨酸鈉含量大約在40%左右。
雞精中還含有肌苷酸、鳥苷酸等呈味核苷酸,用以增加味精的鮮味。另外,其中還含有鹽、糖、其他香料,形成了更佳豐富和自然的味覺感受。
雞精中的淀粉、糊精等物質主要用于粘結和造粒,他們使得雞精顆粒松散,不容易吸潮結塊,便于日常的使用。
另外,有些雞精中還含有雞肉粉、雞骨粉、雞蛋提取物等成分,但這并不意味著雞精是“用上等雞肉制成”。因為這些來自雞的提取物用量不會太多,味精、鹽、淀粉等物質才是構成雞精的主體。那些想象中,一鍋雞湯燉到最后成了雞精的畫面,也只是想象而已。
不過,對于一些廉價的雞精來說,廠家連上面的雞肉粉也不會使用,他們會使用雞味香精來替代這些材料。對于消費者而言,建議還是選擇正規廠家的產品,最好看清后面的配料表后再購買。
味精組成雞精的主要成分之一
既然這樣那么雞精安全嗎
單叢成分上來說,雞精由于大部分由味精和食鹽組成,所以其安全性與味精、食鹽差不多。食品監管機構認為,在調味料的使用計量上來看,味精對于人體沒有危害。食鹽更是有它的推薦攝入量——6克/天。
但并不是說,雞精就能讓你高枕無憂地隨意使用了!
雞精應該怎么用
不能夠長時間高溫加熱。
這一特性決定,雞精應該是在起鍋時加入菜品,迅速拌勻后起鍋即可。
另外,對于一些必須長時間加熱烹調的菜肴,如餃子餡兒、包子餡兒,最好不要加入雞精。
雞精中含有食鹽,加了雞精,就應該減少食鹽、生抽、醬油、大醬……等含鹽調味品的使用。
加勺鹽,加勺雞精,再加點醬油……快停下你的手!
對于一些本來就淡口的人,或者需要控鹽的人來說,有時候,菜品中單放少許雞精,醋或香辛料,不放鹽和醬油也是可以的喲!
雞精中含有核苷酸,而核苷酸的代謝產物就是尿酸,痛風患者應少吃。
少放!少放!少放!
控制雞精的使用量,才是王道!
你可以使用菌菇類食材提高菜肴整體鮮味,也可以用自己燉的雞湯肉湯來提鮮,享受食材帶給你的天然風味,這才是一個吃貨的最高追求!
涼拌菜中,由于雞精不好融化(味精也是),最好不要使用,可以用生抽或涼拌醬油作為鮮味調味劑使用。